

聖經:馬可福音8:27~38 2021.9.12. 王志強神學生
前言
為何樂意追隨耶穌的彼得和門徒們,和耶穌朝夕相處,卻不明白他的話;才剛認耶穌是基督,轉眼卻阻止祂受難,對主下指導棋。
這發生什麼事?
棄一切跟隨主,所求何事?
耶穌先問門徒「一般人說我是誰?」,再問「你們說我是誰?」。
耶穌最在意門徒心目中祂是誰?門徒如彼得在10章對主所說「已撇下所有的跟從你」。他們不富有,需工作餬口,也有家庭待顧,如岳母被主耶穌醫治的彼得。謀生不易的年代,一群人竟拋下工作跟隨主,故從其心中耶穌是誰?可知其欲從耶穌得到何物。
彼得所認知的耶穌
面對耶穌提問,彼得回答「你是基督」。這段故事的馬太福音版本,彼得答:「你是基督,是永生上帝的兒子。」耶穌說:「你真有福了;因為這真理不是人傳授給你的,而是我天上的父親向你啟示的」。彼得所答是我們熟悉的答案。何以祂還特別提醒這並非從人傳授,而是出於天父呢?這牽涉當時猶太人對「基督」的理解。對當時亡國已久的猶太人而言,除信仰上的救主外,「基督」還指能救猶太人脫離異國統治的政治君王。回顧掃羅為王之前,以色列人對有君王的期待;而亡國後更加深猶太人對出現復國君王的渴望。
彼得斥責耶穌並對祂下指導棋之因
以上將助於了解第二段經文:
(1)耶穌教導門徒說:「人子必須遭受許多苦難,被長老、祭司長,
和經學教師棄絕,被殺害,三天後將復活。」他把這些事說得
清清楚楚。彼得就把耶穌拉到一邊,要勸阻他。耶穌轉過身來,
看看門徒,責備彼得說:「撒但,走開!…」(可8:31-33)
(2)面對耶穌預言,彼得「要勸阻他」原文是「開始斥責他」,這
個斥責和耶穌責備彼得說撒旦走開的「責備」同一字;且還有
命令、警告之意。此字也與耶穌在船上斥責風浪,風浪就停止
得「斥責」相同(可4:39)。
何以彼得斥責耶穌,強烈阻止祂受難?因他視耶穌是能拯救猶太人脫離異國統治的政治君王,若耶穌死了,他分食權力的機會就落空,拋棄的一切都將化為烏有。此認知,和盼耶穌做王後能分一杯羹的期待,同樣在第九章門徒們彼此爭論誰為大,及第十章雅各和約翰求耶穌,當他做王時讓他們兄弟倆坐在祂的左邊和右邊的故事中,得到應證。
耶穌令捨己、為叫人甦醒
經文至此,我們可能為彼得和門徒的信仰前景憂慮;因他們即便跟隨耶穌,但仍怕交出主權而失去想要的,所以本能地做起耶穌的上帝。但在第三段經文中,耶穌說:「若有人要跟從我,就得捨棄自己,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關鍵字是「捨己」,「捨」是否認、放棄、拒絕的意思。要我們否認自我、放棄自我、拒絕自我,而且是命令。此字也和耶穌被賣的那夜對彼得說「雞叫兩遍以先,你要三次不認我。」的「不認」相同(可14:30)。耶穌指出靈魂甦醒的關鍵是「捨己」,且僅此才能將目光轉回上帝而挪去阻斷人和上帝和好的障礙「以自我為中心」;也唯有捨己能將主權還給上帝,讓上帝成為我們的上帝而翻轉生命。
耶穌放棄另有所圖的學生了嗎?
門徒們所捨的是事業,這出於自我為換取更多現實利益回報為目地;但耶穌命「捨己」,卻是「讓上帝掌權以致重獲新生命」的邀請。門徒以個人利益考量而跟隨耶穌且執著於此,無怪耶穌用直白的話教導,他們也曾被差去醫病趕鬼,又經歷了五餅二魚…等等的神跡,仍無法明白耶穌心意。但即便仍未甦醒,上帝依然樂意啟示彼得,示其「耶穌就是基督,是上帝的兒子,是神」這遠高過他所認知的那個君王。這正好是馬可福音要向世人傳遞的主題,同時是我們熟悉的那個答案。耶穌放棄這樣的學生了嗎?不,並沒有。
耶穌認識他們,知他們期盼從生活困境得到反轉的渴望和需要,也看見他們為此拋棄一切跟隨他所付的勇氣與代價,就一路陪伴直到他們甦醒而回頭、仍不停歇。
彼得醜事為何寫在聖經
而彼得被耶穌斥責為撒旦,這被打臉的事為何記載在聖經裡?又是誰的主意?據聖經學者研究,馬可福音是第一本問世的福音書,而馬太及路加福音,都是大量參考其內容編修而成的,所以馬可福音的內容相對直白、無額外的修飾。馬可福音的作者馬可、是第二代基督徒,沒遇過耶穌。他是彼得的後輩跟代筆者,書寫的資料就是出自彼得的講述。聖經中彼得和約翰、雅各在門徒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其中彼得又因耶穌把天國的鑰匙交給他,而被天主教視為耶穌的代表,第一任教宗,尊他為門徒之首。丟臉之事,一般人隱藏都來不及了,為何彼得授意馬可記錄下來呢?閱讀彼得前書、後書,或聽聞他後半生為基督捨己的作為,就能看到一個甦醒而重生的靈魂,和原本的他判若兩人。彼得及門徒常被耶穌指正,但未因此放棄跟隨耶穌。為讓眾人同得救恩,彼得願顯露醜態,向世人見證即便軟弱如他,依然能「捨己、拋棄自我、背起自己的十架跟從主」。
反思與呼召
我們跟隨主耶穌,到底想要得到什麼呢?門徒和主朝夕相處,但始終執著於自我要的,就看不清楚,聽不明白。他們不理解,耶穌要賞賜的,遠比他們要的更豐盛美好;原來他們想得到的竟是短暫,而耶穌所預備的才是永恆。直到他們回心轉意、願意捨己時,靈魂就甦醒了。寫下五旬節聖靈降臨後開始,壯闊、炫麗的篇章,即便要死,也無法阻擋他們降伏於主、讓基督掌權的渴望。「捨己」確實困難,但它是一種選擇讓上帝做我們的上帝的選擇;它是一條道路,一條讓上帝指引的道路;它帶來一股力量,一股來自上帝掌權不再倚靠自己的力量。在此路上,主說:「我的恩典夠你用,因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林後12:9)
各位
主耶穌願意為我們冒險,你願意為主冒險嗎?
主耶穌願意為我們捨己,你願意為主捨己嗎?
主耶穌願意為我們讓生命不在自己掌握中,
我們願意為主、一生不在自己掌握中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