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仰的記號,彰顯上主的榮耀】
聖經:約翰福音2:1∼11 2022.1.16.全仲彥神學生
這週是教會傳統節期主顯節第二主日,主顯節要記念耶穌向世人顯現他神性的意義,透過東方三博士的拜訪向世人顯明他是基督,透過耶穌受洗時聖靈如鴿子而降,顯明他是上主的兒子,接下來透過迦拿婚宴把水變酒,成為第一個神蹟記號彰顯上主的榮耀。
萬事都備足了,但生命仍有意外停滯或處在缺乏時候。
這是個歡欣喜慶的日子,耶穌的故鄉加利利南邊,名叫迦拿的小村莊有場婚宴,耶穌、母親瑪利亞、及他的門徒都受邀參加,耶穌與結婚的家庭可能有親戚關係。傳統上男娶女嫁是人生大事,是猶太人成年後的必經之路,按照猶太婚姻法,婚宴要在家裡擺設七天,他們會邀請親朋好友,鄉內的民眾在這七天內,輪流到他們家裡吃流水席,豐盛的款待後才會舉行婚禮。我想這個習慣對目前鄉村或原住民部落依然熟悉,一個家庭要結婚辦桌婚宴,不是用發出去的喜帖來算桌數,而是整個部落的人都要算進去,因為大家都有可能會過來吃飯,部落有人結婚,不是只有這個家庭的事,是大家的事。排灣族的重要婚宴特色,婚宴完後大家要一起跳圍舞,如果是部落領袖或是貴族家庭,圍舞可能從午後跳到晚上十點,表示大家同心祝福這對新人。而布農族人結婚會殺多頭豬來宴客,骨肉分裝成袋送給親友,不僅展現主人家的誠意,也展現出共享精神。猶太人的傳統節慶上酒是不可或缺的,在婚禮上男方更是要盡招待好客之宜,預備一週的酒量給客人們享用,對猶太人而言酒代表著喜樂、歡慶、自由、創造,傳統逾越節上也看到酒的重要,甚至耶穌在當中也用酒表明自己的血。這場婚宴似乎一切安然無恙,不僅照著猶太習俗走,這個家庭甚至預備六口石缸,貴重的石器來幫眾多賓客們飯前洗手,這是典型的猶太用餐習俗。但這一天卻開天窗,因為婚宴都還沒結束,酒就喝完了,這對猶太人婚禮習俗而言是個丟人現眼,且是個羞辱的事情。
我們是不是時常有類似的感受,在凡事上,不管是工作、家庭、生活,似乎備足了一切該有的程序,但總是會意外忽略了一些事情,我們身而為人,常常就會有軟弱跟不足之處,人終究是不完美的,那我們該何去何從,我們又該秉持著什麼樣的信仰態度,幫助我們渡過危機。
透過傳統習俗的禮儀,轉化成為新事,帶來完滿結局。
耶穌的母親看見狀況,告訴耶穌宴席的酒沒了,從這對母女對話中,想必馬利亞早已知她的兒子是特別的,認為耶穌應該立刻可以解決當下問題。但耶穌提醒馬利亞「母親,請別勉強我做甚麼,我的時刻還沒有到呢!」雖然翻譯現代的文詞聽來銳利,但耶穌提醒他母親,要等候上主的時間,也就是他自己身為上主行神蹟的時刻。而接下來耶穌使用猶太人行潔淨禮的六口石缸,請僕人裝滿水後,舀出來給管理宴席的人,管宴席的嘗了發現是酒。這六口石缸容量換算約莫720公升,換算成標準的紅酒瓶,約莫960瓶。而這些酒竟然好喝到管宴席的人還告訴新郎,這酒比先前預備的還好喝。行潔淨禮儀的石缸加滿水後,經過耶穌的吩咐,水變為酒,中文翻譯這個現象叫神蹟,但原文叫做記號。而這次事件,記錄下耶穌背後聰明的行動,傳統上猶太人凡事都要感謝,稱為《頌禱詞》。當他們吃喝到好料,飯前或飯後會祈禱,當他們領受上帝賜下誡命教訓,他們會為此禱告,他們會為特別的節期節慶來獻上讚美的頌禱詞,連上完廁所都要獻上禱告。這邊的關鍵就在於他們喝酒前,一定也要獻上禱告,他們的通常禱詞是「上主真當受稱頌,葡萄樹果實的創造者,是祢把酒創造出來,祢是酒的創造者。」所以想必這場宴會,眾人們一定得要為這個送上來的新酒,向上主感謝,當中可能只有管宴席的或新郎,還在訝異到底這個酒從哪裡變出來的,但耶穌的門徒肯定看了目瞪口呆,因為見證出這些民眾手拿著是耶穌變出的酒,向上主獻上感恩,只是當時眾人尚未知道,那位創造者其實就現身在他們中間。
耶穌頭一件神蹟,是透過猶太傳統習俗的禮儀,轉化成為新事,帶來完滿的結局。約翰福音記載七個神蹟,變水為酒、醫治大臣兒子、安息日醫治癱瘓、五餅二魚餵飽五千人、海面行走平靜風浪、醫治瞎眼得看見、使拉撒路復活。這些記號都是要去表明他神性的權能與超越,這份超越是要藉著屬地屬人的工作,轉變成為奇妙的事情,要在耶穌的肉身上看見生命的真道,要在暗處看見光的照亮,在死人身上看到復活,耶穌就是要一步一步的讓人看見他是誰。
上主用原住民習俗日常,成為新事帶來改變。
耶穌是猶太人,他要顯明他的神性與權能,是用他的猶太文化去彰顯。這也是第一世紀末,約翰福音的作者及當時已經跟猶太教分道揚鑣的基督徒們,當他們備受質疑耶穌是神是件荒謬的事情時,基督徒用猶太文化來應證出耶穌的完滿,及他的成全及他的神性地位,也提醒當時這群基督徒們,要彼此相愛來維持信仰的凝聚力。
原住民信主的經驗過程中,不是只有單純的奶粉傳教要人來信耶穌,也是透過自我文化的反省改革,在信仰中再前進,看到族群生命在基督信仰中有不同的面貌,進而彰顯上主創造的奇妙。屏東縣三地門鄉排灣中會的三地門長老教會,教會禮拜堂內的設計,是一個傳統石板家屋的概念,排灣族的傳統社會文化,家屋代表的是一個親屬一個家族跟社群,各個家族有屬於自己家族的土地領域,家中長嗣不管是男女有責任守住家屋,其他的弟兄姊妹們,結婚後必須搬出本家,另立家屋、家名。傳統封建制度,除非你跟這位家族有婚姻關係有結盟,彼此才會得以聯繫,自家的部落領袖固守好自己的領域。可是當信主的排灣族人把家屋的概念放在教會的禮拜堂內,卻帶出了新的意義。基督信仰的福音就如同孩子新生命,長大成熟了,鼓勵他們要把福音傳出去,甚至有能力在外面設立教會。這個家中的老大就是上帝,族人們不管你是哪個家族門派,生活上面遇到問題,歡迎大家都來到教會討論,我們用信仰的態度來解決生活的困難。族人們都是上主的子民,歡迎來到教會彼此相愛,因此家屋的設計在信仰上有新的意義,成為了信仰的記號,彼此相愛的族人們讓上主的名被顯揚。七十多年前,帶領台東花蓮布農族人信主的胡文池牧師,曾在他的傳記上寫了一則故事,七十年前在花蓮布農族的中平部落,當時肺結核的問題嚴重,有一位婦人,家中的三位孩子,都罹患了肺結核死亡,但當時布農族在文化傳統上喪禮是有禁忌的,認為親近這位婦人會有衰運,連幫忙埋葬都有所避諱,所以落得這位婦人不知該如何是好,可是當時在部落中有一群信主的布農族人,看見這位婦女的需要,他們克服內心的恐懼,給這位婦人生活物資,給她金錢援助,甚至幫忙她埋葬孩子,讓這位婦人看見上主的愛心,之後進到教會信了主。信主的布農族人透過葬禮,讓過去被奉為禁忌的事情得以突破,並發揮出愛心,讓那位在困苦中的婦人得到幫助,這件事成為這位布農婦女信仰的記號,讓上帝的名得以顯揚。
用上主的眼光看待信仰日常,看見新事見證上主的榮耀
回到我們信仰生活週遭,鼓勵彼此身處在困境,生活遇到卡關的弟兄姊妹們,如同今天經文的看見,上主所行的神蹟奇事,並不是像哆啦A夢或神燈只要變個魔術,問題解決夢想成真。上主的工作乃是在我們身上本來已有的事物當中動工,去成就新的事情出來,那是從我們的生活、家庭背景、文化處境、習以為常的事物當中,去找尋信仰的記號,看見上主對我們的保守與恩典的帶領。今年教會一百五十週年的紀念,以及馬偕紀念大樓重建,渴望我們淡水長老教會的弟兄姊妹們務必心存盼望,可能我們看到的是教會的缺乏,甚至不滿意的地方,但今天身為基督徒的我們,就必須要有信仰的品質坐在這裡,回到耶穌基督的身上來尋求幫助。深信上主一定會用愛與憐憫,帶領保守我們教會的牧師、長老、執事、團契幹部及小組長們,及這些熱心參與事奉的弟兄姊妹們,讓這間教會得以彼此合一、用愛心互相服事,看見神蹟,看見記號,看見新事做在我們中間,讓眾人的生命得以完滿,而教會就是要這樣向世人做見證,讓上主的榮耀得以彰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