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第三次回母會為三芝教會建堂請安報告和募款,2013年8月31日第一次回母會募款時,工程尚未發包,預算是2400萬元。11月發包後的款項是3600萬元,對我們來說,是很龐大的負擔。不過,我們要告訴母會,我們全體兄姊非常努力的向前邁進,目前資金尚缺1400萬元,台北中會借我們400萬元,母會很支持的以無息借我們300萬元,不足的700萬元,我們繼續努力中,求主預備。期待2016年10月設教二十週年之際,能舉行獻堂感恩禮拜。保羅勉勵哥林多教會說:「因為人若有願作的心,必蒙悅納,乃是照他所有的,並不是照他所無的。」(林後8:12)。
一、願作的心
俗語說:「歡喜做,甘願受」,甘願是一種態度,好心情會有好的想法和看法,進而產生好的做法和果效。信仰幫助我們轉向耶穌基督,以基督的心為心,學習耶穌的樣式。主說,人子來,不是要受人服事,乃是要服事人,並且要捨命作多人的贖價。這是上帝給主耶穌的使命。保羅說:你們知道我們主耶穌基督的恩典:他本來富足,卻為你們成了貧窮,叫你們因他的貧窮,可以成為富足。(第9節) 他本有上帝的形像,不以自己與上帝同等……;反倒虛己,取了奴僕的形像(腓立比2:6-7)這「他本是……卻……」就是心甘情願的態度。耶穌本有老師的身分,卻取奴僕的角色,願意束腰為門徒洗腳。歷代的信仰前輩和宣教師,為了遵行上帝的呼召和謹守使命,百年前願意來到未開化的台灣,從事宣教服務的事工。他們深知需要付出極大的代價,出於願作的心,仍然順從上帝的差遣。馬偕博士的名言「寧願燒盡,不願朽壞。」,保羅的見證「我雖是自由的,無人轄管;然而我甘心作了眾人的僕人,為要多得人。」都是願作的心很好的例子。
今天三芝教會的全體弟兄姊妹,出於願作的心,學習耶穌的榜樣。為著興旺上帝國的福音在三芝地區,我們與地方的學校和機構連結。也努力要完成建堂的使命,讓新禮拜堂更能從事福音的事工。期盼母會兄姊多給予代禱、鼓勵、支持和奉獻。二、照他所有的
我們很容易做比較,不論才能、金錢、恩賜,也因此看輕自己的才幹或服事。面對上帝給我們的使命,往往裹足不前,因為我們有許多理由:恩賜太少、時間不夠、體力太差、年紀太大……等,所以服事的機會就錯失了。
我在淡江高中服務的八年中,除了校牧室的事工之外,也做了一些其他的事,現在回想起來,覺得特別有意義。同學總有叛逆不遵守校規的,學校為了管理和糾正其行為,設了「愛校服務」的方法。只是有人累積了很多時數,做也做不完。我本著陪伴學生的心態,在假日為他們開發許多機會「愛校」,因此校園裡充滿了「愛校」的足跡:清洗大禮拜堂壁畫的小羊、刷洗百年的紅磚、蓮花池的福杯、藝能大樓的玻璃……。感謝上帝,這些同學順利畢業後,愛校的故事,常常成為我們見面的話題與回憶。
我因為愛運動,在宿舍提供同學們舒展筋骨的啞鈴,沒想到因此認識了生產運動器材的家長,也奇妙的在學校設了健身中心。健身中心提供了同學們鍛鍊體力的場所,也成為身障同學的復健基地。有位肌肉萎縮的同學謝瑋倫,需要不斷運動復健,才能減緩肌力的流失。他的媽媽專程拜託我,讓她的孩子能在健身中心完成每天的運動,讓他能健康的完成學業。我結合了物理治療師的評估和方法,號召同學陪伴他,他順利的在淡江六年畢業了。剛開始,一位高二的女同學靳天妤,願意利用午休時段來陪伴國一的瑋倫,她常常帶著饅頭,邊吃饅頭邊紀錄瑋倫復健的情形。那畫面是感動我的,我問她為何願意如此陪伴,她説,我與媽媽相依為命,她有許多病,需要洗腎才能存活。我要上學沒有辦法陪伴媽媽,但是我可以陪伴瑋倫,來彌補對媽媽的虧欠。最近,她打電話找我,她的母親剛過世,她想念瑋倫,不知瑋倫是否仍然健康。照他所有的,真的可以成就美好的事。瑋倫現在就讀大三,還考上駕駛執照,感謝主。
多少時候,我們只要願意將自己擺在上帝面前,學習耶穌的樣式,我們就可以成為上帝貴重的器皿。三芝教會建堂的過程,藉著許多弟兄姊妹的投入,我們深深體會上帝豐富的恩典,上帝奇妙的帶領。而我們也要見證,母會對我們的關心,我們必定以更多願作的心來回應上帝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