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尼希米記八:1~3、5~6、8~10 2016.1.24. 鄭浚豪牧師
教導上主的話語領受能力
在猶太宗教曆中,七月是陽曆正月,適逢新年期間。按照利未記23:23-25、民數記29:1-6的記載,該月初一這天是吹號的日子,而且要聚集民眾敬拜上主。因此,他們聚集在耶路撒冷的水門廣場。水門這個地方關係著耶路撒冷的基訓泉,這條水泉引入城內的盡頭,該處是約翰福音耶穌醫治瞎眼的人使他看見光明的地方,即西羅亞。然後,以斯拉在眾人聚集的禮拜中宣讀律法,時間從黎明到中午將近六個小時,過程中以斯拉的教導關於摩西律法,而百姓們都很專心聽講。
在v.6經文中,以斯拉頌讚是耶和華是偉大的上帝,希伯來文解釋「偉大」是上主奇妙救贖和公義作為。這是強調上主如何幫助以色列人被擄歸回,不再繼續被波斯管轄而作奴隸。面對以斯拉的教導,民眾有舉手、有應聲、有跪落、有臉伏拜在地上。這是回應上主的行動,舉手是祈禱,同時表示需要被拯救;「阿們、阿們」則是有真正實現的意思;跪拜,為表現對上主的敬畏。由此可知,v.5-v.6所要傳達關乎百姓被教導而知道自己的罪惡,但上主是滿有能力的拯救者。
聖經除了記載以斯拉宣讀法律以外,還有利未人解釋法律。利未人本身是祭司的後代,他們應要扮演翻譯上主律法書的角色,進一步讓百姓能夠瞭解相關內容。更重要的是,百姓因為聽明白上主的話語而感動哭了起來;這是承認自己的犯錯,本身毋需悲傷、憂悶和難過。誠如天主教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2016年1月19日在聖瑪爾大之家的清晨彌撒表示:「每位聖人都有他的過去,罪人也都有未來(no Saint is without sin, no sinner without a future)。」意謂著每個人都會在上主的救贖中有新的開始。相對而言,上主的話語讓百姓認罪和願意悔改,因靠耶和華而得的喜樂是你們的力量。
讓生活可以活出上主話語的能力
在經文中,特別注意v.3、v.8和v.9提到教導的過程,即注意聽到能明白,最後感動到哭了起來。希伯來文字義會發現,聽是「明白」和「瞭解」,百姓透過利未人翻譯和解釋知道上主律法內容,藉此打動心靈的迴響。然而,把內心的感動,用實際行動作為回應,即悔改。相對的,百姓為甚麼會有罪呢?尼希米記1:7指出,因為對上主的律法誡命「沒有遵行」和「沒有守住」。雖然有犯錯得罪上主,可是上主的慈愛一直沒有離開。簡單來說,上主的律法使他們知道自己有罪。(參羅3:20)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信仰告白記載:「聖經是上主所啟示的,記載祂的救贖,做阮信仰與生活的準則。」加爾文指出,「教會的根基是聖經。」我們的日常生活應該要和上主話語對話,在其中看見上主的公義和仁愛,發現自己的不足和軟弱。加爾文主張,「只有真正認識自己的人才能真正認識上主,也只有真正認識上主的人才能真正認識自己。」從2016年開始,我們教會在每週二早上10點半、每週五晚上8點都有查經班,歡迎各位兄弟姊妹參加。同時,亦會把查經班資料刊登在週報,讓因故未能參加的會友利用週報,也能知道查經班的內容。
這是我們要在信仰中一起學習,特別是「認同」和「委身」的課題,其對象不單單是教會,更重要是我們的所信。進一步來說,讀聖經不但是讓我們和上主的關係親近,亦在日常生活中有反省的能力。這當中,因著上主的話語我們能夠與聖神同工,帶領每個讀聖經的人認識且經歷屬靈的價值觀,並且和耶穌基督的行為舉止和心思意念越來越接近。
活出對上主話語的見證
對猶太人而言,被擄歸回之後清楚上主話語的重要性,知道唯有專心倚靠才可以在上主的慈愛中得到生命力。進一步來說,我們該如何將從上主所得到的能力表現在日常生活,見證這一切是與上主的話語有關聯的呢?
(一)上主的話語讓我們有真實的生活
基督徒應該要思考,上主的話語在生活中究竟有甚麼果效?簡單而言,我們將會被提醒和認識自己的缺乏,同時瞭解所需要的是什麼?因著主的話語,人生將會被上主肯定,意謂著生活是有真實的內容。
(二)上主的話語讓我們有至善的道路
基督信仰不是勸人向善的宗教,因為我們本身是善,尤其是所信仰的上主。換句話說,上主的話語即是耶穌基督,從中瞭解善是公義和仁愛。當我們信耶穌的時候,乃是走在至善的道路上邁向永恆的生命。
(三)上主的話語讓我們有美好的人生
我們需要有上主的話語,做為經歷美好的人生。換句話說,人生要有上主的話語,才能夠有新眼光認識身邊的人事物。在此,新眼光可以看見關於上主的作為是如此美善、充滿榮耀,因而得到真理與恩典。
結論
求聖神引導每個人,讓上主話語作為得到屬靈能力的來源。上主的話語帶給人充滿著歡喜,主要是被上主所拯救,從罪惡的綑綁裡被釋放出來。因為如此,我們將會在上主的話語中有真、善、美的人生,並且活出上主子民的聖潔樣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