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今以後】
聖經:路加福音5:1〜11 2022.2.6.鄭浚豪牧師
前言
在大年初六之際,向大家拜個晚年。同時,各行各業即將要陸續開工。無論如何,祝福大家在新年的每一天都是福杯滿溢。
西門接受耶穌的呼召
經文是耶穌呼召門徒,談論到耶穌要求西門把船划到水深之處,吩咐西門和西門的夥伴撒網打魚。通常這裡會有1個問題,即打魚這件事情,西門是漁夫,其專業和經驗應該會是多於耶穌才對,畢竟耶穌只是木匠之子,結果現在是外行要求內行有所配合。雖然西門表達整夜辛勞卻沒有打到魚,既然老師耶穌都這麼要求和指引,那麼就撒網試試看吧!反正不差這1次。可是,這1次卻讓他們捕獲了1大群魚,甚至魚網差1點破了。過程中,還有同伴前來幫忙,漁獲量多到船都要沉下去。
西門面對耶穌超然的能力,他跪在耶穌的面前說「主啊,請你離開我吧,我是個罪人!」所謂的罪,無非是西門對耶穌有不相信和懷疑。西門意識到自己的有限,他不該對自己的老師有不相信和懷疑,這個時候的西門充滿慚愧,因為他經歷到耶穌的聖潔、尊貴與權柄,祂更是掌管萬有的主。
面對這麼多的漁獲量,西門和他的同伴、以及西庇太的兒子雅各和約翰,他們是驚訝的。耶穌向西門說「不要怕,從今以後,你要得人了。」耶穌的說話很有意思,因為西門的身份轉變了,而且有新的目標。當西門撇下所有的跟隨耶穌,他就已經不再是漁夫,至於對要得著的目標也不再是魚。「得著」在聖經原文來看,乃是被動的、被俘虜的意思,並且得人是要成為上帝國的子民。
從今以後就是經歷恩典
關於耶穌的呼召,絕對不會是空口說白話,畢竟話語帶著應許。有別於馬太福音和馬可福音的記載,路加福音的耶穌著重在他是有權柄的人,因為有聖神與他同在。當耶穌要求西門到水深之處,因為那裡的魚多又大,可是彼得的懷疑是整夜辛勞沒有任何成果,究竟耶穌到底想做甚麼呢?彼得的軟弱,這部份我們都很熟悉,「你懂甚麼」的態度,使我們總是活在自以為是的生活狀態。嚴格來說,這是一種無知,總是認為自己是對的,實際上卻不曉得自己在做甚麼。可是,上帝的慈悲成為無知的人的救贖。所以,西門彼得經歷到耶穌的能力,對耶穌的稱呼從「老師」轉變為「主」,代表他向耶穌告白了信仰。這個告白轉變了西門彼得的生命,因為從今以後他要得人。
請注意!水深之處到從今以後,西門彼得經歷基督的恩典,使得他撇下一切、跟從耶穌。這份恩典,致使西門要毫無保留,包括他的經驗和專業都必需撇下,進一步把自我完全的除去。換句話說,水深之處的恩典使西門彼得從今以後要順從呼召。也就是說,這份恩典使他的罪得到了赦免,而且要使他更認真努力的跟從耶穌。對照聖經的記載,西門和其他同伴的驚訝足以說明這份恩典是貴重的。從今以後,西門彼得接受耶穌的呼召是有福的,他要用謙卑的心,歌頌基督的恩典足夠所用。
從今以後的奇異恩典
透過經文的信息,告訴我們成為跟從耶穌的人是有新生命,並是是來自上帝的恩典。2007年,有部電影名為「奇異恩典(Amazing Grace)」。電影在講述解放黑奴的運動,其中有一位牛頓牧師(John Newton,1725〜1817)。牛頓牧師年輕的時候曾經當了20年的黑奴船長,揹負了一身罪孽與2萬多條冤魂,最後他在一場海上風暴中幸運獲救,自此他受神感召,決定獻身宗教,並寫下了「奇異恩典」這首歌,希望彌補一生的罪惡。牛頓牧師年老記憶退化,依然堅定地說出:「我是大罪人,基督是大救主。」如同他在歌詞中所說的「前我失喪,今被尋回」作為信仰告白。然而,台灣社會需要有奇異恩典的出現,使更多人有新生命。特別在社會多元化的時代,很多哲學家和宗教家會用好消息的方式通過思考快樂的想法克服壞日子,並非是關於基督如何戰勝罪惡和死亡。因為如此,我們對恩典的認知是很膚淺的,當然就無法更認真和努力跟從耶穌。這樣的結果使得信仰在生命中只不過是一部份,而不是我們人生的全部。
今年是教會設教150週年,其實有很多奇異恩典在我們教會的歷史成為見證。這令我回想起北台灣第1批洗禮的5個人,在那個年代要有多大的勇氣回應馬偕的講道,然後正式成為基督徒呢?實在很難想像以前信主的挑戰和危險,可是歷史紀錄告訴我們他們需要承受多麼大的壓力,包括被辱罵、被毆打、被威脅,這5個人仍然堅持接受洗禮作為基督徒,他們的人生也得到轉變,到了各地區成為福音的見證人。這5個人的生命見證和今天的經文一樣,也就是「從今以後」。信仰成為是生命的全部,奇異恩典使他們跟從耶穌。同樣地,現在的我們是否還記得當初上帝的對你我的奇異恩典呢?我們有沒有因此得到轉變成為真正跟從耶穌的人呢?尤其我們的見證在生命的從今以後,倘若沒有上帝的恩典,就不會有現在的我們在禮拜堂敬拜上帝,也不會有教會150週年。這一切都是上帝對我們的慈悲,進一步得到救恩而有新的生命。
結論
願賞賜奇異恩典的上帝,以慈悲款待每個人。讓我們像西門彼得那樣,從今以後生命有了轉變,而且願意撇下一切,跟從耶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