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遵守上帝的道】
聖經:詩篇119:1〜8 講員:2023.2.12 林明哲傳道師
各位兄姊平安,很高興和大家一起敬拜神,一起來研讀上帝的話語,你我都是有福的人!世人認為怎樣才是有福的人?也許有好的家庭,有祖先遺產,可以「住豪宅」、「開豪車」,就像「王子和公主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有的人努力賺錢,等放假時到處去玩,遊遍全世界,吃遍山珍海味享受人生,這也真是有福氣。有的人是追求名利地位,有權有勢。大家不要誤會,有權有勢不是不好!能幫助很多有需要的人,得到很好的名聲和回報,他感覺真的很有福氣。有的人是經歷人生的大風大浪了後,嘆一口氣說:「平安就是福。」
說到詩篇119篇,有一些趣味的事:它是聖經中最長的一篇,總共有176節。若我們往前看,117篇只有2節,是聖經最短的一篇!你們覺得118篇有什麼特別嗎?大家猜猜看?整本聖經最中間的一篇就是詩篇118篇。它的前後各有594章,合起來1189章,這 3篇詩篇好好去讀,非常的寶貴,因為它們是聖經最核心,最精華的部分。
今天我們要用聖經的觀點來看什麼是有福的人。聖經詩篇119:1-3:「
1行為完全、遵行耶和華律法的,這人便為有福!
2遵守他的法度、一心尋求他的,這人便為有福!
3這人不做非義的事,但遵行他的道。」
什麼叫做「行為完全」?什麼是耶和華律法、他的法度、他的道?要如何遵行他的道呢?什麼叫做一心尋求他?
我們一項一項來說。耶和華的律法是什麼?目的是什麼?簡單來說就是十誡。是上帝的手指親自刻在摩西手拿的石版上,要以色列百姓遵守的。
第一誡:除了我以外,你不可有別的神。
第二誡:不可為自己雕刻偶像,不可跪拜那些像,也不可事奉它。
第三誡:不可妄稱耶和華——你神的名。
第四誡:當記念安息日,守為聖日。
第五誡:當孝敬父母,使你的日子在耶和華——你神所賜你的地上得以長久。
第六誡:不可殺人。
第七誡:不可姦淫。
第八誡:不可偷盜。
第九誡:不可作假見證陷害人。
第十誡:不可貪戀人的房屋;也不可貪戀人的妻子、僕婢、牛驢,並他一切所有的。
若是廣義來講是摩西五經:創世記、出埃及記、利未記、民數記、申命記。上帝創造天地萬物和人,人犯罪墜落,上帝拯救人類的故事。後來耶和華上帝與以色列立約,而且通過以色列的歷史在列國的面前來啟示他是獨一真神。這位獨一真神反對列國的偶像崇拜,列國就會認識上帝是全地的主。
總的來說,耶和華的律法就是所有「上帝的話語」。聖經有記載:「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乃是靠耶和華口裡所出的一切話。」(申8:3b)
第二項,聖經講--ê「有福的」是什麼?在詩篇很多地方有寫:
33:12以耶和華為 神的,那國是有福的!他所揀選為自己產業的,那民是有福的!
34:8你們要嘗嘗主恩的滋味,便知道他是美善;投靠他的人有福了!
65:4你所揀選、使他親近你、住在你院中的,這人便為有福!我們必因你居所、你聖殿的美福知足了。
112: 1 你們要讚美耶和華!敬畏耶和華,甚喜愛他命令的,這人便為有福!128:1凡敬畏耶和華、遵行他道的人便為有福!
106: 3凡遵守公平、常行公義的,這人便為有福!
32:1-2得赦免其過、遮蓋其罪的,這人是有福的!凡心裡沒有詭詐、耶和華不算為有罪的,這人是有福的!
41:1眷顧貧窮的有福了!他遭難的日子,耶和華必搭救他。
127: 5箭袋充滿的人便為有福;他們在城門口和仇敵說話的時候,必不至於羞愧。
聖經定義了有福的人:能夠為一切事帶著感恩的心來讚美耶和華、行事為人都是以敬畏耶和華為出發點、非常喜愛祂的命令並熟知祂的話語的人。這樣的人與這位創造天地萬物的主有很深刻的親密關係,他承認祂是生命的主,也是唯一敬拜的對像,認定祂是一切祝福的來源。
詩篇119:4-8
4耶和華啊,你曾將你的訓詞吩咐我們,為要我們殷勤遵守。
5但願我行事堅定,得以遵守你的律例。
6我看重你的一切命令,就不至於羞愧。
7我學了你公義的判語,就要以正直的心稱謝你。
8我必守你的律例;求你總不要丟棄我!
上帝已經將他的訓詞吩咐我們了!你會殷勤來遵守嗎?你願行事堅定嗎?你看重他一切命令嗎?你想學習他公義的判語嗎?你會以正直的心稱謝他嗎?你會守他的律例嗎?
請問大家一個問題?你們的孩子會做家事嗎?要如何叫他們做呢? 1、從小教育訓練、分配工作,變成習慣。2、獎勵或者金錢引誘。3、威脅刑罰。4、內在動力:這是我的家,我的父母愛我,所以我做家事是對他們的愛的回應,我很願意做,我很滿足!但是子女時常感受不到父母的愛,就像我們感受不到天父上帝的愛。
人對上帝有3種回應方式:
1無宗教:無宗教會完全忽略上帝,來規避上帝是人生的主和救主。
2宗教:「宗教」,或者道德主義,則是發展德性上的義,然後把它呈現給上帝,企圖顯示出祂「欠」你,這麼做的時候,也在規避上帝。
3福音:福音的做法是透過耶穌基督主動賜給我們祂的義。所以,福音是上帝ê恩典。
宗教與福音很像,但是動機是完全不同!
因為我順服,所以我被接納。 |
因為我被接納,所以我順服。 |
動機出於懼怕和不安全感。 |
動機出於感恩、喜樂。 |
當人生出現逆境,對上帝或自已感到憤怒。 |
當人生出現逆境,上帝容許發生,但祂必在試煉中施展父的慈愛。 |
受批評時,感到惱羞成怒或深受打擊。 |
受批評時,感到難受,但認同上帝在基督裡對自己的愛 |
禱告生活大多是向上帝祈求,目的是掌控處境狀況。 |
禱告生活包含傾心的讚美和頌揚,目的是與上帝深交。 |
自我觀在自信與自卑之間擺盪。驕傲而失去憐憫,或是自卑而缺乏自信。 |
自我觀建基於在基督裡我是罪人,又是蒙悅納的。謙卑且自信,合乎中道。 |
身分認同建基於自己的勞碌付出和道德操守,自視甚高,蔑視他人。 |
身分和自我價值建基於為我捨命的耶穌,恩典是成就我的唯一因素,所以無法輕看信念或行為和我不同之人。 |
根據傳統和行為表現來評斷自己是否被接納,導致內心創造出許多偶像。 |
不會因為美好事物的失去感到太過焦慮、苦毒或絕望。 |
道德主義v.s.上帝恩典的福音
拿出意志力改變你的行為,這樣就能自救。其實只是在操縱和利用人徹底自私自利的心態。這種企圖透過懼怕與驕傲的訴求,以自私對付自私,暫時約束住人的自我中心,但對於改變這種天性毫無功效。
上帝恩典的福音,並不嘗試硬生生把人心塞進一個新的模子裡;它把人心融化,重新塑造成新的樣式。福音可以產生新的喜樂、愛、感恩--內心新的傾向,漸漸消化掉要命的自我關注、自私自利。
我們愛,因為 神先愛我們。(約壹4:19)神愛世人,甚至將他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他的,不致滅亡,反得永生。(約3:16)你們若愛我,就必遵守我的命令。(約14:15)
新的誡命
耶穌對他說:「你要盡心、盡性、盡意愛主─你的 神。
這是誡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其次也相倣,就是要愛人如己。這兩條誡命是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總綱。(太22:37-40)
我賜給你們一條新命令,乃是叫你們彼此相愛;我怎樣愛你們,你們也要怎樣相愛。你們若有彼此相愛的心,眾人因此就認出你們是我的門徒了。(約13: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