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賽亞書43:1~7 2016.1.10. 鄭浚豪牧師
上主應許拯救以色列
在舊約中,雅各代表家族,從亞伯拉罕開始,上主應許多子多孫的福份正在實現。雅各在伯特利和天使摔角,然後向祂要求祝福,所以被改名為以色列。因為如此,家族將進入下個階段成為民族。從家族到民族的過程,上主對以色列的應許一直沒有離開。換句話說,上主的立約是祂向人類表現出信實不變。再者,經文提及的「創造」,乃是關於上主的慈愛,藉此凸顯以色列是上主的所屬。在此,「你屬於我」是上主向以色列提醒誰是應當要倚靠的對象。
在此,v.2~v.3看見宛如昔日的出埃及。當時列祖們要從埃及法老的不公義走出來,其中有關上主的作為不斷顯露在以色列人民當中。尤其以色列面臨埃及軍隊的追殺,人民對摩西充滿埋怨和不滿,但是摩西講:「不要懼怕,要站穩。」(出14:13a)人民要看見耶和華的作為,明白這一切都是證明上主的慈愛。(出14:13b)藉此,能夠知道真正的上主就是耶和華。(出16:12b)
經文接續,上主稱以色列是寶貴的,並且看重她。相對來說,當我們被上主視為寶貴且看重的同時,主要是要活出上主的榮耀。特別,上主寧願犧牲其他國家或者別人作為以色列的拯救,可見得上主的慈愛是不顧一切地付出,同時這是需要有極大勇氣,而且毫無條件。所以,上主愛世人且賜下獨生子,所謂的愛是要進行拯救,而且是不顧一切的犧牲。簡單來說,這是上主對人類的在意與重視。
最後,v.7提到以色列是耶和華的子民,表明祂是以色列的主宰。更重要的是,祂要用自己的榮耀創造以色列,這是出自於上主的拯救。總而言之,上主的作為讓他們知道耶和華是真正的救主。
在一起的愛讓我們不用怕
從經文看見,先知傳講的信息將昔日上主如何拯救以色列再次的講述,現今上主所應許要拯救以色列是被喻為第二次出埃及。然而,出埃及的目的是要敬拜上主,同樣地對人民拯救是要帶領他們回到新生活,對上主重新敬拜。進一步來說,透過對上主的敬拜認識真正的救主是誰?在有認識的前提之下,才會活出倚靠和順服。再者,先知為甚麼會要求人民不要怕呢?簡單而言,會「怕」代表人民對上主有失望。可是,先知提醒上主和他們是在一起的,沒有因為犯罪而離開。祂是以靜靜的愛陪伴在這群苦難中的人民,在未來看見上主的作為,進而有敬畏上主。(參出14:31)
我想,沙頂腳印的故事是大家所孰悉。其內容主要提到,有個人結束了生命之後去到天堂,上主帶領著他回顧過去的年日。一開始,他發現都有兩雙腳印在人生的道路上,忽然發現在最無助和最失志的時候卻只有一雙腳印。因此,他感到疑惑而向上主質疑,「為甚麼祢都沒有在我最低潮的時後和我在一起呢?」上主回答他說:「親愛的孩子,當你在人生黑暗當中,是我將你抱起來走過死蔭幽谷,沒有撇下你而置之不管。所以,這一雙腳印並不是你的,而是我的。」
誠如上述,這個故事回應了講道題目:不要怕,我要與你在一起。當我們每次感到害怕的時候,應該要思考是否猶如故事中的這個人,對上主充滿著懷疑?最後,在日常生活中失去對上主的信仰,並且忽略上主的慈愛。漸漸地,我們和上主的關係越來越疏離,導致失去活出上主榮耀的人生。
因著上主的慈愛而有新的生活
藉由經文信息,再次提醒不要怕,有上主與我們在一起,在日常生活中能夠有平安。這主要是經歷上主對人類不顧一切地保護和眷顧,這就是上主的慈愛。所以,在上主的慈愛中我們能夠有如何的生活,讓每個人真的不用怕呢?
(一)在上主的慈愛中我們有力量
人生背負著太多困苦和艱難的重擔,導致許多人無法抬頭挺胸,且不能邁開步伐向前領受上主的恩典。相對的,在上主的慈愛中我們被充滿著生命的力量,活出起初被造的美好。
(二)在上主的慈愛中我們有平安
平安來自於上主的慈愛,在苦難中可以被遮蓋與保護。所以,平安不是建立在外表或者是外在,而是心靈深層的安慰和關懷。每個人都需要平安,其內心才會安然自在。
(三)在上主的慈愛中我們有喜樂
人生沒有喜樂,最主要的原因是對自己生活沒有信心。這樣的情況,讓許多人往宗教找尋慰藉。尤其面對上主的慈愛之際,所有的憂愁都會在我們身後,留在前面的則是歡喜和快樂。
結論
求主引導我們的人生,縱然有不得時的時候,但是有上主的慈愛真的不要害怕。由於這份慈愛,每個人必當充滿力量、平安和喜樂,進而證明上主與我們在一起。然而,請記得每個人在上主的眼中是如此地寶貴且被看重。誠如彼得前書2:9所說的「你們是蒙揀選的種族,是王家的祭司,聖潔的國度,上主的子民。上主選召你們離開黑暗,進入他輝煌的光明,來宣揚他奇妙的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