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向兒女跑來的父】
聖經:路加福音15:11∼32 講員:2022.8.7 許雅茹傳道師
前言
今天的這段經文,是我們非常熟的經文,耶穌說起這些比喻的背景,是因為有一群人跟隨耶穌的人,這群人裡面,有真尊貴生活品格很好的人,也有罪人,兩種人都受耶穌的道吸引,雖然這兩群人都想聽耶穌說話,但其實他們之中很多是無法來往的,因為當中的信仰領袖,法利賽人,是看不起他們當中的罪人的,在這麼複雜,對耶穌的期待不一樣的群體中,耶穌分享這個大、小兒子的比喻。
經文中的困境:大、小兒子想要用自己期待的方式管理家業,卻也因此遠離了父親
我們一起來看這兩位兒子,首先,我們看到小兒子在第12-13節,很直接的想跟父親分家產。在在世界各地的文化中,父親還在的時候就希望分家產,而且要開始使用家產,這是希望父親快點過世,可以看出他想要完全跟家裡斷絕關係,然後去遠方尋找另一種生活方式,是家裡面沒的,所以我們看到小兒子對家裡可能不是很滿意,所以離開。
接著,我們來看大兒子,他雖然長時間在家,然而當他自己的親弟弟回來後,他卻拒絕進家門。經文28節說:大兒子就生氣,不肯進去。29節,他說了原因,他認為自己服侍父親這麼多年,從來沒有違背過命令,然而父親從來沒有給他一隻小山羊,叫他和朋友們一同快樂。
從這位大兒子所說的話裡面,我們可以發現,他雖然在家跟父親一同管理家業,但其實心中不是真的那麼自在,他其實看他自己如同爸爸的奴隸、是家庭責任感的奴隸,奴隸無法完全享受這個家,所以當他看到弟弟回來吃喝快樂,他其實滿心羨慕!怨恨、也會自我可憐,這是一個負責的大兒子有的心情。
所以可以看出,不只是一開始小兒子離家,迷失了家的方向;大兒子長時間服事爸爸,卻也迷失在自己對家的想像以及期待中。所以從這兩個兒子的生命來看,咱看到同樣的一個狀態,大兒子、小兒子對家的處境都不滿意,只是表達的方式不一樣,小兒子對不滿意的地方選擇離開,大兒子雖是扛起所有責任,但家的樣子和他想得不一樣的時候,他無法接受,也埋怨老父。
我們也遇到的困境:人很容易想用自己期待的方式訂製信仰生活,卻無法再體會父神的愛
這個比喻非常容易理解,也很貼近我們的信仰生活。當信仰的生活不如期待時,會不會有時就像小兒子,選擇離開了信仰群體?或是有時也會像大兒子,當自己長時間在信仰群體所的付出沒有得到理想的回報時,很容易就失望、冷淡,時常生氣,也不容易對人有愛。
這兩方面,在我自己學習牧會、全時間在教會生活的過程中,有越來越深刻的體會,過去,在我團隊服事的部分,我主要負責教會的青年人、兒童,很多時候,教會的孩子來來去去,因為教會沒有給他們想要的,就往外面跑了。而在教會陪伴這些生命的我,卻也了解自己真的無法控制許多人的生命,就算用愛來服事,也可能沒有結果,久了之後,心中只剩責任感,人很容易,想用自己期待的方式過教會生活,然而當發展不如預期的時候,不是離開教會,像小兒子一樣,不然就是只剩責任感,把事情做好就好,卻無法清楚的明白,天父在做甚麼。當跟隨耶穌的人,無法得到自己期待的,而有不同方式的迷失的時候,主上帝會做甚麼呢?
經文中上帝的作為:父親前去尋找迷失的大小兒子,邀請他們放下自己的方式,並進入彼此連結的關係
經文中,當兒子們離開父親的時候,父親對倆位兒子各有反應。首先是父親對小兒子的反應,當小兒子清醒領悟了,想起父親家中的那種豐富與自由,他便回去找父親,而當他一決定回家, 父親在接下來的反應非常快速,在經文20節,父親很快就有幾個動作:父親看到兒子、心生憐憫,便趕緊跑去抱他,連連親他。接著,當小兒子把自己準備很久的道歉詞要拿出來講的時候,還沒講完,父親便打斷他的話,請僕人拿上好的衣服來給他穿,要為他歡喜慶祝。
接著,是父親對大兒子的反應,我們看到當大兒子無法真心接受弟弟時,父親同樣也去找他,回應說:兒啊!你常和我同在,我所有
的一切都是你的;可是你這個弟弟是死而復活,失而復得的,所以我們理當歡喜慶祝。
從這兩方面,我們看到!小兒子方面,天父上帝從來不強迫兒女們要做甚麼,然而只要任何一個兒子願意回到他面前的兒女,他都是很主動、寬容的去迎接,父親的性情使他更樂意用恩典來取代嚴厲的指責;而大兒子方面,我們看見當大兒子因著事情不是照自己所想的發展而生氣時,父親跟他說,他甚麼都有,所以鼓勵大子放下用自己的眼光去評判,放下想掌控一切的期待、不屑,邀請他單純享受弟弟的回家的快樂。
從這兩個父親與兒子相遇的畫面中,我們都看到了,當兩個孩子因著對家有不同期待,而因此難以體會到家中之愛的時候,父親常是跑去找這些孩子們,天父邀請他的孩子們,放下自己為自己訂標準、為事情訂標準的傾向,來享受那種跟他一樣,孩子們願意在家,都好,這樣的心。
我們可以看到比喻中這位父親,他等候自己的孩子許久,所以他總是主動的去尋找他的孩子,在他長久忍耐的愛當中,他不控制,也不計算自己的得失。盧雲曾很生動地描繪這位這位父親的心,他說這位父親「並不關注自己。他長久受苦的生命,已經掏空了他想要萬事運籌帷幄的慾望。他只關注自己的兒女,他只想把自己完全獻給兒女,他只想為他們傾注自己的生命。」正是這樣的一位父親,在邀請大小兒子重視彼此的關係,在各自對家的不同期待中,學習像父親一樣去愛,這樣的愛,往往是父親成全兒女生命的方式。
上帝在我們生活中的作為:天父也邀請我們放下自己的方式,進入彼此連結的關係,在對彼此更深刻的了解中共同前行。
正如經文所描述的,有時候,我們如同小兒子,滿腦子只想著自己的夢而離家,但卻在在迷失的時候想起來要尋找天父;有時候,我們也會如同大兒子,在家拼命賺取業績,卻對身邊各樣事情不盡理想發怒、生氣、沮喪,失去了人與人間真實的熱情、仁慈、寬恕。
然而天父已經藉著他的大能,用各樣的人事物,對每位失落的大兒子、小兒子說,我已看見你、奔跑來找你、擁抱你,所以來投靠我,別再依靠自己,學著跟我一樣,在受苦、等候、不去掌控中成為仁慈,因這樣的愛讓這個家能共同前行。
前陣子開始看了一位在萬華地區服事街友、幫派份子的吳牧師的代禱信,牧師在那裏服事的教叫活水泉教會。禱告信中吳牧師他很誠實地說,他每天面對許多的酒鬼、吸毒者,有時還會醉醺醺地來教會嘔吐、要錢、騙錢,他心中對自己服事的對象實在有很多厭惡。
有一次他跟一位弟兄約好隔天要去探訪,但隔天,這位弟兄滿身酒氣的出現,牧師知道他昨天又酗酒了,但沒關係,他還是帶著弟兄去探訪。看病人時,吳牧師邀請這位弟兄讀聖經給病人聽,這位弟兄翻開聖經,開始讀,因為仍有點酒精的影響,讀甚麼其實聽不太清楚,但他邊讀邊哭,一把鼻涕一把眼淚的把經文讀完了,然後吳牧師就陪病人禱告,也為這位有酒癮的弟兄禱告。
吳牧師在信裡面說,這次的探訪讓他覺得踏實,因為知道天父在這個人的身上工作。他看著這位弟兄讀經時這麼深沉的痛悔,他倒也開始求主憐憫自己的易怒,因為看道就算這樣落魄的酒鬼,天父也已經擁抱他,他從這些弟兄身上發現上帝已經來到他們身邊。從這個故事裡,我就好像也看到跑來擁抱兒女們的主,主已經在這位喝酒的弟兄的身上彰顯。又有誰能論斷他不配在天父的家呢?
結語
從這位牧師的分享中,很清楚地映照著人如同大、小兒子般的窘境,然而,神仍然用他的方式在我們當中同行,也用他的工作幫助我們彼此連結。今天的經文再一次邀請我們,我們當中若有人在自己的期待、委身中失落的、迷失的、無法再有仁愛的、覺得自己離天父很遠的,願不願意看見那向我們跑來的父,向他說父啊!願你幫助我們放下不合宜的慾望、控制欲,用你超乎意外的仁愛,打開我們的眼界,重新恢復我們弟兄姊妹間的關係,滿足我們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