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靠得住的僕人】
聖經:路加福音16:1〜13 講員:2022.9.18 鄭浚豪牧師
前言
路加福音第15章,透過3個比喻的內容,耶穌講話的對象是法利賽人和經學教師。尤其路加福音15:31〜32,可以看見所謂的大兒子有種身在福中不知福,對照法利賽人和經學教師的情況,說明這些人的抱怨都表現出不快樂。到了第16章的時候,耶穌的講話對象變成了門徒,並且教導門徒要為將來打算。
錢財應該要運用在善用有需要的人
有關機警管家的比喻,從文字上解釋和理解覺得很特別。尤其,v.8記載這位機警管家不誠實的行為卻被主人所誇獎。用經文的角度來看,主人因為管家浪費主人的財務,因此管家被認為不適合擔任這個職務。主人的態度引起管家的緊張,致使開始為了將來做打算,v.5-v.7提及管家把欠債務的人,減少他們的欠錢。透過這種方式,倘若將來有甚麼需要,至少對方會因為人情,多少會給予幫忙。方才我們有提到,主人針對管家機警的行為表示誇獎,因為「在應付世事方面,俗世的人竟比光明的人更加精明。」
俗世的人和光明的人,其實是屬世的人和跟隨耶穌的人。俗世的人曉得要為今世之事做準備;光明之子怎能不為光明之事做準備呢?所謂的「準備」是用錢財為將來做預備。路加福音的觀念認為,今世的錢財確實可以豐富來世;「用今世的錢財結交朋友,這樣,錢財完了的時候,你可以被接到永久的家鄉去」。這裡也是連結著路加福音12:33「要賣掉你們的財產,把錢賙濟窮人;要為自己預備不會破損的錢袋,把財寶存在天上。在那裡,財寶是使用不盡的;因為盜賊偷不到,也沒有蟲蛀。」
耶穌在比喻中,進一步提到小事和大事,這裡則是對應今日的錢財和真實的財富。相對來說,光明之子也就是跟隨耶穌的人要思考,今日的錢財和真實的財富到底哪個重要呢?也就是說,錢財和上帝兩個之間要有所選擇,作為自己的服事對象。這裡會發現,阻擋在人和上帝之間不是撒旦,其實是錢財。
透過分享和有需要的人連結
事實上,這個比喻很有意思。俗世的人都知道要為了未來有所打算,那麼跟隨耶穌的門徒們,請問是否有在信仰上做準備嗎?這個問題延伸來看,對法利賽人來說,財富是上帝對義人的賜福,而貧窮亦必然是出於上帝對罪人的懲罰。因為如此,都會把重點放在擁有財富,然後有需要的人被排擠出其視線範圍。這樣的情況,就演變成為自私。進一步來說,法利賽人和經學教師不願意分享,乃是不想和有需要的人有任何關係,同時給貪婪和邪惡打開大門。所以,耶穌在經文中對門徒的教導就是分享,而且分享是不求回報。透過分享,實際上和有需要的人建立關係,這種關係宛如同樣是一個家族。
分享在路加福音是悔改的具體行動,因此分享今世的財富是指「在最小的事上忠心」。1個人終究必須在「錢財」與「上帝」之間做出抉擇,作為自己服事的對象,不可能將這2者置於同等的地位。有趣的是:耶穌不是讓人在撒旦與上帝之間作抉擇,而是財富。可見得,在橫阻在人與上帝之間最有利的從來不是撒旦,而是金錢。金錢在人的心中是最容易取代上帝的。
從屬靈的眼光省思永恆的生命
曾經有本書很有名,書名是《窮得只剩下錢》,其內容主要是告訴大家人生有2條路,1條是生活的路,1條是生命的路;生活的路是追求豐衣足食、功名利祿,生命的路則是追求平安喜樂,永恆的歸宿。1個人生命的原則是追求幸福,但是生活的幸福沒有辦法帶來生命的幸福;相反的,生命的幸福卻可以豐富生活的幸福,「生命對了、生活就對」就是這個道理。我們是不是長久以來都以為,只要有錢就富有了,怎麼會窮得只剩下錢呢?其實,生命的豐足,不僅僅在於有錢,如果除了有錢之外,能夠滿足心靈的東西,卻一無所有,那就真的是「窮得只剩下錢」了。從這樣的社會現象來進行信仰省思,就像耶穌說的「因為你的財寶在哪裡,你的心也在那裡。」這句話前後互換之下,同樣的是在提醒我們「因為你的心在哪裡,你的財寶也在那裡。」(太6:11)
所以,當我們把錢財放在雙眼前,所看到的都是金錢財富。可是,把錢財慢慢地拉遠,我們會發現眼睛所看到的是更寬廣和更寬大。也在這個時候,才會看見我們身邊原來是存在有需要的人。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1483〜1546)說,「我們所擁有的來自上帝的一切的好,都必須用來幫助鄰居;否則,就是偷竊了。」其實,這是引導我們思考著當我們的資源越來越多,這樣的情況到底是祝福滿滿或者責任重重?特別150年教會的我們,懇求上帝給我們有屬靈的眼光,從永恆的角度認識錢財;不要為了過分追求短暫的今生財富,而喪失將來極重無比、永遠的天國榮耀。金錢只是工具,不是人生的目標,所以不要將錢財作為事奉的對象。因為,我們真正要事奉的是上帝。
結論
如果大家還有印象,2018年最經典的一句話影響全台灣,也就是大家瘋狂的高喊發大財。可見得,在經濟壓力的情況,好多人都在追求錢財多多的夢想,並且有的人還認為這是祝福和恩典滿滿。求上帝幫助我們,記得「因為你的心在哪裡,你的財寶也在那裡」。等等我們要吟唱的聖詩第379首,就是大家要互相激勵,讓我們能夠像聖詩歌詞說的向主呼求「願我疼祢,願我疼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