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足加上敬虔】
聖經:提摩太前書6:6∼19 講員:2022.9.25 全偉哲神學生
前言
這節經文是保羅寫給提摩太的書信,這經文在保羅書信的結尾,再次囑咐書信的重點,你可以看到書信內容中看見一個長輩對於晚輩的諄諄教誨與提醒,記得在年少的時候讀到提摩太書信,就會覺得這章節好多的「規定」、「教訓」,這對於年輕人豈不是備感壓力嗎?
但聖經學者認為當我們看提摩太前書時,應該用家的觀念來看待書信中所寫的教會,當時提摩太正在牧養以弗所教會,保羅在書信稱呼他為兒子來稱呼,也在書信往來中看見保羅與提摩太的關係,而這樣的關係也影響了提摩太的牧會。保羅的宣教觀念,是以家庭為本的宣教觀,教會也是從家庭為單位開始擴展,保羅提醒對待年長者就像是對待自己的父母、對待會友就如同對待兄弟姊妹一樣,因為教會群體就是上帝家裡的人。
「家」眼光看經文
教會剛過了一個特別的禮拜六,早上結婚禮拜、下午告別禮拜。基督教的儀式中不管是悲傷的還是喜樂,其中令人感動的是看見家的故事,生老病死每一個階段的結束也代表一個階段的開始,即便有許多的風浪與挑戰,家成為撐下去的動力,以信仰為根基同心的度過許多的高山低谷。
因此我們可以深刻的明白,家是信仰展現的所在,也是奠定信仰的基礎。我們看見兒少詩班的獻詩,這些就是淡水教會的未來,而他們的信仰根基就在於家庭。若我們把教會看成家,信仰的屬靈之家,這更為重要。你我都是上帝家中的兒女,我們有不同的面孔、不同的族群、不同的想法,但是在耶穌基督裡面都歸於一,我們都是屬上帝的人,我們行事為人、每一個選擇、每一個回應都在信仰根基之下,是上帝使我們彼此委身、彼此服事、彼此相愛、彼此團契,而這就是教會,也就是上帝的家。
所以當我們用這樣的觀點來看今天的經文你就會看見,這些吩咐與教訓這不是一個教條式的規範,不可行不可做!而是出於對這個家的忠愛與持守。
知足還是敬虔?
知足與敬虔兩樣都缺一不可,若只強調其中一個都會帶來偏頗。
保羅使用知足這個詞在希臘文字典中,通常會用在一種希臘哲學思潮,犬儒學派、斯多亞學派,這一類的跟隨者他們追求知識與美好的靈性追求,因此他們降低在世上的慾望,與世隔絕的生活離群索居,知足就好但最後就會成為關起心門不與人互動的生活樣態,在家中,若只有滿足自己,而忽略了在家中的本份,認為「只要滿足我個人就好,其他事我都不管」,我稱之為屬靈的山頂洞人,反之只有敬虔呢?敬虔應該是在我們所當盡的本分上敬畏上帝,但是當敬虔成為了極端,就過度強調了宗教法則卻忽視了人的軟弱,在教會中每個人是蒙恩的罪人,但是敬虔成為控告他人的理由,這對群體中造成傷害,也成為法利賽人。
敬虔與知足兩者的極端,都會走入同樣的結果也就是「為自己」,正如同在第十節提到「貪財萬惡之根」,為何會想要貪財?難道財物是邪惡的嗎?財物若是邪惡的,保羅不會提到今生富足的人,因為這些都是邪惡的人,不是身外之物使我們邪惡,而是我們裡面所發出的,才是邪惡所以貪應該才是根,只尋求自己的好處,沒有得到的我想要拿到,即便拿到了我仍然要更好的,這樣的渴望與渴求永無止境,最終因為貪而背離信仰,在這個生不帶什麼來、死也帶不走的世界裡,整日都在憂慮自己會失去、害怕自己會受別人傷害、而活在痛苦與破碎裡面,這樣的人他擁有的自己所追求的,但也失去了自己所追求的。
敬虔與知足加上關係
但是我們要怎麼樣不帶來這兩樣的極端問題呢?當我們回到保羅在寫信勸勉提摩太時他一直聚焦在在上帝的家,對於提摩太來說這樣的利益,是群體性的益處。但是要一個群體敬虔知足,根本就容易成為「禁足」!彼此牽制、「資遣」!我們fire彼此,因為人與人之間有太多的不同與需要,都成為了教會中許多摩擦掙扎的問題,但這樣的問題永遠在制度、常識、知識層面無法解決,要回到信仰層面才能找到方向,因為耶穌就是這樣的為信仰做出的榜樣,他選擇了在十架上的犧牲,救贖了我們,並且我們成為上帝家中的人,在神的家中我們得到滿滿的恩典。
敬虔是為了見證信仰給彼此,知足是自己有的就夠,有餘的多給需要的人,你就會看到一個美好的畫面,也就是一個合諧美好的家。那無法假裝演出來,因為那是需要犧牲、委身、降服、成全。
連為了自己,也是為了別人,保羅提醒提摩太要追求正義、敬虔、信心、愛心、忍耐,和溫柔,也提醒富有的人要為自己打下美好的生命根基,這些的「為自己」反而都是犧牲,提摩太所追求的都是用在別人身上,那些富有人是要把自已有的捨出去,將那些「為自己積蓄的財富」給出去,這往往是在上帝家中最難的事情,這樣的犧牲與願意,不是用規定或者教條來規範,而是在家當中看見。
我有一個朋友,他的親弟因為急性腎衰竭送醫,檢查結果是可能需要換腎,因為腎功能指數非常低,需要緊急換腎,我朋友他自己先跳出來主動希望可以捐腎給弟弟,因為弟弟沒有保險所以需要付一筆龐大的醫藥費為了湊錢他必須要賣掉他心愛的樂器換取醫藥費,我們很多人都勸他要好好想一想,但是他認為他只有一個弟弟,這樣的犧牲能夠換來部分的健康,即使他現在也有很多的困難與需要,他覺得自已夠用就好,為了換來家人的生命是更好的。感謝主在許多人的代禱中,隔一週的複診結果,腎功能恢復到可以不用換腎,感謝主!
從這位弟兄的生命可以看見,知足加上敬虔的美好在一個家中顯出,不是出於勉強而是出於關係。保羅勸勉提摩太的所有吩咐,最大的前提就是在關係當中,在上帝的家中,才能夠經歷到信仰的美好。在上帝的家中,「為我自己」就是捨己為他人,因為耶穌就是這樣為我們捨命,才讓我們成為他家中的人,而這就是我們信仰的核心。
淡水教會的敬虔與知足
今年的馬偕設教150週年,馬偕來台所傳承的信仰到現在仍然屹立不搖,同時這也是淡水教會成立150年,主的恩典讓教會走過了百年的歲月,持守了起初對上帝的敬虔,到現在我們應該要繼續的持守,持續的追求正義、敬虔、信心、愛心、忍耐,和溫柔,讓敬虔成為行動,讓更多的人認出我們是屬於神的人。
看到馬偕大樓的建立,對於個人,我們怎麼看待現在這個正在建造的過程?我們仍然回到自己的家先滿足自己,還是基於信仰更多的關心並且投入,積極的參與建造。對於教會,各樣的硬體完善完備時,許多的空間、團契需求都滿足了,當這些需要都滿足時,下一步應該是什麼?我們要記住聖經的提醒,不要成為一群關起門來的信仰,反而要成為向社區開門的教會,更成為了門徒訓練中心,將上帝顯現。
這可能是很難達到的目標,因為需要花更多時間、投入更多資源、給更多的關注,然而這棟建築之下的價值是住在裡頭的我們以及所共同擁有的信仰。
回頭去看前面所說的提摩太、保羅甚至是耶穌,上帝的家才是真正的大利,關係讓我們願意捨下面子、放下身段、犧牲、捨去自己的好處為了讓他人得益處,我記得仲彥學長總是告訴我,在淡水很棒的地方就是每個人對待神學生對待牧者就像是對待家人一樣,我也確實真地感受到家ㄧ樣的對待與關心,不僅是對人對於這個教會的一磚一瓦,都可以細數是哪個家族或者哪個人奉獻或者建造的,因為我們總是先想到的這是上帝的家,這份關係才能把那看不見的上帝顯現出來。
保羅提醒著提摩太要忠誠,忠誠的持守著這份信仰,為了要見證上帝的榮耀,淡水教會真實的見證著「敬虔加上知足」的信仰,而我們也要用行動來宣認我們所忠實的信仰,首先讓我們好好回到關係裡,在我們彼此之間、在我與教會之間、在我與上帝之間,我們竭力的追求公義、敬虔、信心、愛心、忍耐,和溫柔,並且在有餘的給予出去,為了下一個150年,更為了下一代,用行動來宣認我們的信仰,把握住真正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