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生命力的教會】
聖經:羅馬書15:13、提後1:6 講員:2023/1/15 鄭浚豪牧師
前言
2022年馬偕來台宣教150週年,全國的教會、不分教派的紀念且講述其事蹟,並且反思現今的教會該如何延續馬偕(George Leslie MacKay,1844〜1901)的精神。北部大會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以「學馬偕•帶門徒•傳福音」為主題舉辦系列活動,邀請各教會藉此再次被喚起「帶門徒」和「傳福音」的動力,進而使教會充滿活力和熱情。又,適逢本會設教150週年,我們見證上帝是世代的幫助,並且永恆的上帝沒有離開,使得每個世代的信徒經歷上帝慈愛,領受到恩典與真理。總而言之,充滿活動的年度結束之後,從其中我們又得到甚麼感動,能夠延續馬偕的精神,又實踐信仰於日常生活呢?
有生命力的教會
身為教會的牧師,總是要思考教會的未來。尤其上帝對教會是有應許之下,教會應該是要有盼望的向前進。尤其150週年之後,教會要邁開腳步,更積極地在福音的事工。從整個社會時局的變化省思,無論是戰爭疫情,還是個人的生老病死,上述的事情距離我們越來越近,甚至就發生在我們當中。回來信仰看待實況的這些人事物,我們發現自己的確是渺小軟弱,即是有限的意思。可見得,我們都需要上帝,而且國家社會需要福音。簡單來講,克服生活壓力的關鍵就是耶穌基督。
所以,需要宣揚福音的世代中,淡水教會是責無旁貸,這是意謂著教會已經不能是又長又老,誠如神學家莫特曼(J. Moltmann)說:「使我們年輕的不是年齡,而是盼望」。當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信仰告白提及教會是「盼望的記號」,也是提醒教會要有生命力,把福音不斷地擴張,進一步宣揚上帝國的信息。因此,經小會在事工協調會的溝通和討論,教會將以「有生命力的教會」為事工主題,展開開拓教會、教會教育和社區連結等3個面向的事工重點。上述事工是參與上帝的宣教,使教會內外充滿各樣的平安與喜樂。
(一)開拓教會—回應城市淡水發展的福音需要
本會在宣揚福音的事工上,延續馬偕的精神向外開拓,無論是竹圍、三芝或者淡海,都能夠看見事工的結果,直至今日在該地區成為是福音的據點。藉由開拓的事工,教會進行上帝國的宣教,進一步作為愛和憐憫的具體化。2001年成立淡海福音中心、2008年淡海福音社區中心升格淡海教會至今,又隨著城市的發展前景,我們應當要省思福音廣傳的迫切性,放眼現今的禾場—新市鎮。
有關開拓教會的事工,教會將會配合「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台北中會開拓教會辦法」,連結中會傳道部進行逐步的規劃。對內則是鼓勵全體會友為開拓教會關心代禱,尤其透過每次聖餐禮拜的奉獻,進一步作為開拓教會的使用。
(二)教會教育—落實信仰教導而活出基督徒的樣式
去年11月,許雅茹牧師的到來,作為本會的教育牧師,說明教會欲教會教育的事工上有所期待,包括各級主日學、團契小組以及社青少等對象。相對來說,整體教會事工面向,教育的事工乃是宣教的關鍵,倘若教會教育的發展得以順利推行,從宗教教育到門徒訓練,都能夠在實況中活出榮耀上帝的見證。
從今年開始,許牧師將參與在社青少、各級主日學和門徒小組(橄欖樹、喜樂、感謝、得力、愛加倍)的聚會。努力實踐耶穌在馬太福音28:20的教導「教導他們遵守我所給你們的一切命令」,進一步在日常生活可以被眾人知道我們是耶穌基督的門徒,並且欣羨這個福份。
(三)社區宣教—教會作為盼望的記號也要成為守護的力量
隨著馬偕紀念大樓即將落成,令長執的眼光看見社區宣教的契機。2022年第6次長執會議同意馬偕好厝邊關懷協會設址在馬偕紀念大樓,也就是馬偕街6-1號(需要與北部大會台灣基督長老教會辦理無償使用契約和切結書的簽署)。這個場所乘載著對外的社區宣教,落實愛與服務的精神。
昔日有重光幼稚園(改制後為新重光幼兒園)、近代成立馬偕好厝邊關懷協會,在每個世代都有進入到社區宣揚福音,同時在社區有存在的意義。有鑑城市淡水的發展,教會除了宣揚福音之餘,馬偕好厝邊關懷協會應當要有更積極的規劃,在社區能夠更有所作為。現階段有松年大學,期待未來亦連結教界、社區或者公部門,真正實踐「因你得福」的信仰。
結論
2023年,乃是淡水禮拜堂獻堂90週年,保羅對提摩太的勉勵,對照現今的我們不單只是對牧者,同樣的適合每位弟兄姐妹,即「使你將上帝藉我按手所給你的恩賜再如火挑旺起來」(提後書1:6),尤其在後疫情的教會氛圍確實需要被挑旺。
希望90週年的淡水禮拜堂,依然是福音的出口,如同是有生命力的教會,那是被恩賜挑旺的教會,全體會友共同為教會事工重點計畫一起努力,讓淡水教會連結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信仰告白:「教會是上帝百姓的團契,受召來宣揚耶穌基督的拯救,做和解的使者,是普世的,復釘根在本地,認同所有的住民,通過愛與受苦,來成做盼望的記號。」
這個盼望是甚麼?就是羅馬書15:13所說的「因信將諸般的喜樂、平安充滿你們的心,使你們藉着聖靈的能力大有盼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