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耶穌的憐憫】
聖經:約翰福音9:35〜38 講員:2023.6.18 鄭浚豪牧師
前言
馬太福音9:35〜38提到耶穌關懷人民,整段經文的記載提到耶穌的憐憫。不過,從第9章的內容來看,尤其會堂主管的女兒和血崩的女人、盲人和啞巴,其重點不是神蹟,而是強調關於得救。
活在罪惡和苦難中
從會堂主管的女兒家裡來人報告死訊,就在耶穌要前往主管家的路程中,有個女人患了12年血崩,她走到耶穌的背後摸他的外袍衣角,並且認定「只要我摸到他的衣角,我一定會得醫治。」耶穌轉過身看這位女人,告訴她「孩子,放心吧,你的信心救了你!」再來又回到會堂主管的女兒,當耶穌到主管的家發現現場鬧哄哄的時候,耶穌說「你們都出去,這女孩子沒有死,她只是睡著了!」然後就被譏笑。耶穌拉著女孩的手,她就立刻起來。由此可知,馬太福音強調的是信心要成為得救。
注意來看,血崩是女性月經不停的疾病,說明了這位女人身體承受長期失血的痛苦,在當時候還要經歷人際關係的斷絕,因為月經中的女性是被認為不潔淨,往往女性因為月經的生理因素,在以男性為中心的社會卻被貶低或者歧視。女人被鄙視的因素是當時候的人對月經的觀念,這時候的女性必須從當中醒過來,不可在沈睡於男性所規範的觀念中,要從其中起來且相信耶穌要讓女性從被貶低的情境中得救。換句話說,耶穌除去了這位女人被視為罪人的因素,而她的罪被赦免,所以要她放心,因為她的信心帶來救贖。這樣的信息,同樣連結在治好盲人和啞巴,關鍵在於對耶穌的信心。
在這裡針對耶穌的服事做了1個結論,也就是雖然法利賽人對他吹毛求疵且反對,可是耶穌還是繼續他的工作。他傳講天國的福音,告訴他們一個充滿恩典和榮耀的國度,現在要在上帝的主權中建立起來:這確實是福音,好消息,大喜的信息。
耶穌產生憐憫的心
有關耶穌的服事,無論在大城市或者小鄉村,他總是持續著講道和醫治。尤其耶穌關注在罪人,因為他們的生命同樣是可貴的。所以,當耶穌到各鄉鎮的時候,他注意到群眾,他憐憫他們、關心他們,並且對他們動了慈心。之所以耶穌會出現憐憫,主要是在乎他們的生命陷入在罪惡,會導致滅亡。相對來說,耶穌本身是充滿愛的人,藉由釘死在十字架上而帶來救贖,幫助人民從罪惡中得到拯救。可見得,憐憫是基督耶穌的本性,成為在苦難中人民的盼望。
對耶穌來說,群眾分散在各地,如同羊沒有牧人一樣,闡述了那些在上帝的事情上沒有忠實的嚮導走在他們前面的人的可悲狀況。事實上,沒有任何生物比綿羊更容易誤入歧途,而且當誤入歧途時更加無助,或者更難以找到回家的路:罪惡的生命宛如迷失的羊;他們需要牧羊人的照顧才能把他們帶回來。只是當時候猶太人的教師假裝是牧羊人,但基督說他們沒有牧羊人,他們比沒有還糟糕;無所事事的牧羊人把他們帶走了,而不是把他們帶回來;他們剝了羊群的毛,而不是餵養羊群。請注意,那些人的情況非常可憐,他們要麼是沒有牧師,要麼是壞到沒有;他們尋求自己的東西,而不是基督和生命的東西。
進一步來說,耶穌要去傳福音,使更多人聽見天國的消息,但需要有人一起去做這些事情,面對到現實的挑戰是「莊稼多,工人少」。這是甚麼情況呢?誠如山谷中長滿了玉米,人們希望能很好地收割它。這是1個機會,需要雙倍的關注和努力改善它;收穫日應該是忙碌的1天。可惜工人竟然這麼少;由於缺少收割者,穀物會脫落變質,腐爛在地上;遊蕩的人很多,但勞動者很少。請注意,當好的工作因缺乏好工人而停滯不前或進展緩慢時,這將會產生病態的情況。畢竟在這種情況下,那裡的工人必須非常忙碌。
讓聖神打開我們屬靈的眼睛
從這個經文的脈絡來看,耶穌關心活在罪惡和苦難中的人,希望更多人可以因著福音而被拯救。可見得,福音需要被傳開,需要更多的人來服事,才能夠使更多人得救。相對來說,耶穌的憐憫是來自他看見許多人。台灣有1位醫生名叫作徐超斌,他有感於台東縣南迴公路沿線4鄉(太麻里、金峰、大武及達仁)全長118公里,卻因沒有1家救命醫院,讓鄉內重症病患無法及時送醫而喪失寶貴生命,對於城鄉醫療資源分配不均,2012年開始為鄉民請命,希望催生南迴醫院。並籌設南迴醫院以改善偏鄉原住民醫療環境。可是,現實的挑戰是籌建醫院一直得不到衛福部的認可,因為它的確在這個兩萬多的居民裡面養不起1間醫院,所以衛福部的立場,擔心醫院蓋一蓋就倒閉了。對徐超斌來說,虧錢的事,政府、財團不願做,「需要有愛心的人團結來做。」用信仰的角度來看,徐超斌看見了需要,希望能夠照顧偏鄉弱勢的人的身心靈。這樣的理念和態度,如同耶穌看到困苦無助的人,幫助他們被醫治和關心,進一步經歷上帝的愛。
當我們把經文信息回到教會思考的時候,求上帝讓我們和耶穌1樣,都有屬靈的眼光看見人的需要,用憐憫的心關心在罪惡和苦難中的人。感謝上帝,總是有會友回應聖神的感動,願意用屬靈的眼光看見其他人的需要。上次提到香港牧師在台灣的困境,陸續就有會友按照自己的感動表達關心並且奉獻。因為我們看見耶穌所看見的,所做的回應和行為要帶給有需要的人福音。進一步來說,整個淡水城市人口數越來越增加之際,期待我們的教會擁有屬靈的眼光,看見城市住民們的需要、看見社區人民的需要,使教會彰顯耶穌基督的慈愛。
結論
求上帝開我們屬靈的眼睛,而且是持續打開著屬靈的眼睛,能夠在看見耶穌所看見的人和事物上有憐憫。尤其對人生命的苦難有憐憫,這也是見證上帝拯救福音信息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