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失掉生命反得生命】
聖經:約翰福音10:32〜39 講員:2023.6.25 全偉哲神學生
門徒的記號:十字架
這是常常出現爭議的經文,耶穌不是要來帶來和平嗎?難道耶穌提倡家庭紛爭?為什麼這個信仰要我喪掉生命?
所以針對這些問題,我們要回到經文前後文來看這原本是寫給門徒的。
在香港聖經學者林志堅的註釋書「勝過死亡」提到馬太福音使用門徒這一詞相較其他四卷福音書用得最多次,總共七十二次,並且馬太福強調老師做什麼學生也要去行,所以門徒就是那群願意跟隨基督的人並且完成大使命。
而經文中家人的衝突我們該怎麼看?在日常相爭的核心原因常常是因價值觀的不同,所以這個相爭、敵對、對立所強調的是因為價值觀而造成的關係張力。耶穌用家人的最親密關係提醒門徒們,他們所傳的福音是要付出代價,那代價之重如同與親密的人相爭一樣的嚴重與痛。
所以耶穌要求背起十字架並且去死,是基於對門徒的愛先將跟隨的代價講前。接下來要面對的生命抉擇是痛苦的,需要強大信心面對羅馬帝國的威脅、猶太傳統宗教人士的逼迫、人民的受苦,帶著天國的福音走向社會,面對強大的意識形態,這有如「眾人皆醉我獨醒」的境界,面對死亡而不足以為惜!
這些門徒帶著使命、異像、為了上帝國委身奉獻,上帝國是更大的群體以及信仰,高過他們眼前所愛的家庭、所愛的人事物,渴望看見神國能在這地上掌權。所以十字架是馬太福音門徒的記號。
死亡、復活、承認主
十字架就是死亡,也可以看作是致命損失,更進一步說是生命的面對肉體的軟弱以及捨己時產生的人性掙扎,也是面對自身的情感與理性的矛盾痛苦。可能是自己損失、自己的軟弱、生命的掙扎,一直要改變的壞脾氣、危害到信仰的人際關係、自己深陷的人事物…。
但是死亡不是終點,復活才是。馬太福音的復活是超越所有的限制。也就是一種大能勝過軟弱、掙扎、痛苦、困境,帶來不可思議的經歷!連死亡都可以勝過,在人不能在神凡事都能。
耶穌用他的生命呼召門徒背起十字架,背起死亡活出復活的生命,怎麼活?
如同32節所說的,要承認主要讓其他人在我們的生活中看見:我是屬於主的!
所以跟隨耶穌的門徒所過的生活,是十字架與復活的生活,也就是願意面對自己的軟弱、掙扎、誠實地面對生命的問題,並且在活在基督真理裡,人面前活出「承認耶穌」的生活。
當一個平凡的基督徒不是很好?最後都會死去然後面對上帝啊!
死亡是復活的必經之路
其實在生命科學的眼光來看,身體的細胞一直都在經歷死亡,也就是我們的新陳代謝,但是生物學界有另外一種死亡叫做「凋亡」,也就是基因控制之下的正常死亡,生物會自我分泌化學激素、酵素將原有的細胞消化、淘汰、重組,並且長成新的生物型態,這就是蝌蚪變青蛙、毛毛蟲變蝴蝶,所以死亡是新生命的開始,大自然如此告訴我們──只有經歷死亡,才有重生的機會。所以大自然已經啟示了死裡而復活的大能
科學家也成功讓控制毛毛蟲、蝌蚪體內激素使他們永遠不長大,但即便如此,還是無法逃避死亡。
「我們不能改變生命的長度,但是能扭轉生命的深度!」蝌蚪、毛毛蟲的一生維度都是平面的,但經歷過死亡,他們的生命是立體的,沒有限制的。
每一週我們都來到這裡,生命一如往常的走過,有沒有想過我們可以帶來生命的深度?
只要我們願意選擇經歷「死亡」必定在基督裡復活,因為耶穌基督他已經走過了,我們可以憑著信心背起十字架與耶穌同行。
十字架與復活的雲彩見證
姬望牧師,他是台灣第一位女宣教師,被稱為原住民信仰之母,他這一生嫁給了三個漢人的丈夫,第一任被族人殺、第二任因病故、第三任入贅每天吃喝嫖賭,之後發現他是有婦之夫,在五十三歲的時候信主,五十八歲的時候在孫雅各的引介下進入淡水婦女聖經學院接受教育裝備,在宣教短短17年的過程中,他影響了賽德克、太魯閣、泰雅族、阿美族、卑南族、布農族、排灣族。
上帝揀選了一個年近半百的姐妹成為原民宣教的起頭,這是心碎的生命,一生的青春飄蕩留離在沒有結果的感情,這是靠近死亡的生命,年邁的身體怎能負荷宣教翻山越嶺旅程?然而行動不便、語言、文化隔閡不能限制上帝復活的大能,在花東地區埋下了福音的種子,原住民的歸信在當時宣教界被稱為20世紀的神蹟!而這樣的神蹟是從一個面對死亡並且經歷復活的門徒身上。
這樣的精神是傳承自建立淡水女子聖經學院也就是建立這間教會的的馬偕,馬偕一個滿有抱負的宣教士歷經水土不服的折磨、居民的排斥、官員的刁難、地理的屏障,逐漸被上帝打磨成福音的器皿,穿上長袍建立教會、建立學校、建立醫院,並且在餘生埋於此地,他焚而不毀的精神持續延燒至今,成為台灣眾教會的祝福,這趟偉大的屬靈之旅也正見證著耶穌十字架的縮影。
結語
淡水教會的十字架在那裡?在禮拜堂找不到,因為這是教堂的特色,教堂並沒有明顯的十字架符號,十字架在馬偕大樓之上,設計理念十字架目的是成為淡水區的屬靈燈塔,十字架是一切所有建築至高之處。當不同聚會、團契、活動、行政在這棟大樓舉行會友來回穿梭,一切都在這十字架之下,即便面對一次次的信仰危機,但是十字架永遠在我們之上。正因此如此這裡面所發生的任何事,人際、溝通、行政都是信仰議題,然而信仰的危機必須要回到信仰來處理,我們的信仰是什麼?十字架,如同保羅在哥林多前書2:2因為我曾定了主意,在你們中間不知道別的,只知道耶穌基督並他釘十字架。
主在呼召我們在這十字架之下活出復活的生活,願意面對彼此的軟弱、掙扎、誠實地面對群體,並且在活在基督真理裡活出「承認耶穌」的生活。在這窄如手掌的一生中,活出深度的生命。願下一個150年,死裡復活的上帝持續轉化淡水教會的深度,並成為這地的見證,成為淡水、新北甚至是整個台灣的屬靈燈塔。